中国国家博物馆
2013年8月10日下午,“国博讲堂”邀请北京大学考古学博士生导师李伯谦教授就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形成和发展等相关学术问题发表演讲。
李伯谦教授现为北京大学古代文明研究中心主任、中国殷商文化协会副会长。1996年出任国家“九五”国家科技攻关重大课题“夏商周断代工程”项目首席科学家。2000年至2012年任“中华文明探源工程预研究”主持人。参加和主持过河南偃师二里头、安阳小屯殷墟、山西曲沃晋侯墓地等多处遗址的发掘。出版有《中国青铜文化结构体系研究》、《李伯谦谈中国青铜文化》、《文明探源与三代考古论集》等专著,发表论文三十多篇。此次在“国博讲堂”他以《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启示》为题向听众阐述了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三个主要阶段和中华文明的起源等问题。
李伯谦教授首先通过分析中国古代传统历史观和我国近代考古学成立的背景为切入点,继而引入西方以田野调查和发掘为特征的考古学史观,对比了两种历史观,向大家阐述了现代考古学的基本概念。他以多年的深入研究功底为基础,把酋帮、王国和帝国总结为中国古代文明起源、形成和发展的三个主要阶段;把突出神权和突出军权王权区分为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两大模式,据此梳理了中华古代文明的发展脉络。他着重讲述了这两种模式带来的两种前途:以红山文化和良渚文化为代表的祟尚神权的模式,因将社会财富大量用于宗教祭祀而非社会生产,忽视了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逐渐消亡了;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的崇尚军权和王权的模式,因重视传宗接代、政权永续,比较简约,而传承发展下来了。崇尚神权的模式盛极而衰、逐步消亡,唯有从仰韶文化流传下来的模式逐步向前发展,而且越来越强大,形成了中华文化的核心。回顾这两种模式,能带给后人一些启示,那就是:文明模式的不同选择导致了不同的发展结果、文明演进道路不是笔直和一帆风顺的、中国古代文明演进的历程是不断实现民族文化融合,不断吸收异民族文化先进因素的历程。他认为,认识和总结中国古代文明化历程的经验和教训,对于今天建设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想,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最后,在讲座的提问环节,李伯谦教授对听众的提问进行了逐一回答。
此次讲座正值暑假,但冒着酷暑、慕名而来听讲座的学生和其他听众依然不少:讲座报名和实来情况都是满额,由此可见李伯谦教授的学术地位和我馆“国博讲堂”日益增加的社会影响力。(撰文:学术研究中心 杨超 摄影:信息网络部 周子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