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远舰的复制工作,现在主体已经结束,在进行细节上的工作。我们会请专家,对当年船舶的细节进行考证……”
10月8日,在“丹东一号”(致远舰)水下考古项目相关会议上,有关人士透露了这一消息。
这寥寥几句,再度引发人们对“致远”纪念舰的关注。
据此前媒体报道,这艘纪念舰按“致远舰”1:1比例复制,是丹东市计划筹建的“甲午海战博物馆”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成后将供人们免费参观、凭吊甲午海战。
相关知情专家透露最新消息称,“致远”纪念舰主体建造完毕,已安装“主炮”等仿制武器装备,下一步将铺设甲板,对船体进行内外装修。
近日来,公众对致远舰考古关注热情持续升温。
昨日,围绕建造“致远”纪念舰、筹建“甲午海战博物馆”、出水文物研究等方面,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再度邀请相关专家解密。
建造“致远”纪念舰
1:1比例复制 再生“致远舰”
致远舰2015年水下考古结束后,各界声音普遍关注舰体是否会整体打捞出水,但对此,学术界、考古界尚未形成一致意见。
其中涉及打捞的技术、经费等方面难题,还涉及其军舰身份,打捞还需遵循一些国际规定。
最终的方案,将有待国家文物局敲定。
睹物思人——在这种背景下,丹东方面建造的“致远”纪念舰,将承载人们对甲午英雄送上的祭奠哀思。
按照此前媒体报道,在建造纪念舰立项前期,专家曾找到英国当初建造这艘钢壳巡洋舰的船厂,获得了效果图等原始资料。纪念舰按1:1比例,复制“致远舰”,长81.38米、宽11.58米,已举行过安放龙骨(船体主承力梁)仪式。
专家们根据搜集的大量史料和图片,会在这艘纪念舰内试图还原军官生活区、军医院、鱼雷发射室等布局。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曾表示:“这艘船可以说就是致远舰的再生。 ”
公开资料显示,纪念舰的建造分为主船体部分、船体上舰部分和仿古装修。丹船重工负责船体建造;机枪、鱼雷、大炮等物件的仿古装修由北京另一家公司全权负责。
“纪念舰将来主要是用于参观,舰船能下水但不具备行驶动力。 ”相关报道称,“复制舰是展品,将不配备动力,无法独自航行,只能依靠外力拖拽。 ”
主体完工 将铺甲板开展内外装修
“就像盖楼一样,目前纪念舰主体已经‘封顶’了。 ”
昨日下午,近期曾目睹“致远”纪念舰的相关专家透露,这艘纪念舰已经安装了“主炮”等复制武器装备,下一步有很多细节工作要做,“即将铺甲板,船体内外也要开始装修了。 ”
日前刚结束的致远舰水下考古实践,对建造这艘纪念舰无疑有指导意义。该人士称,考古人员提供的一手资料,将为纪念舰的建造提供参考。“包括门窗的大小等细节,都会在尺寸上尽量与原型保持一致,最大程度的恢复原貌。 ”
筹建“甲午海战博物馆”
曾在北京召开筹建论证会
据媒体报道,这座博物馆的总建筑面积预计为16246.87平方米,共有4个展厅,位于大东沟古战场西南方,将成为一处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但目前,丹东有关方面尚未对筹建信息再做最新披露,申报程序仍在进行中。
在今年7月25日,丹东市曾在北京组织召开“甲午海战博物馆”筹建论证会。
会议当时由丹东市委相关领导主持,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馆长夏燕月、著名历史学家沈志华、甲午战争与近代海军史专家许华、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著名水下摄影师吴立新、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研究员周春水等人参会。
辽沈晚报、聊沈客户端记者发现,名单上的周春水参与了今年“丹东一号”(致远舰)考古调查,周春水还任这一调查项目的领队一职。
也就是今年此次考古,出水大量文物,并首度提出考古结论已“无限接近”确定沉船是致远舰。
在业内人士看来,文物主管部门正式对外发布报告,也只是时间问题。
种种信息,对于筹建这座“甲午海战博物馆”无疑都是利好的。
关于定名:尚存学术探讨空间
“在山东威海,已有一座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丹东筹建的这座博物馆,名字或可进一步研究。 ”
昨日下午,相关专家提出这一观点。
专家所说的“中国甲午战争博物馆”,指的是位于山东威海的一座博物馆,开馆于1985年3月21日,以北洋海军和甲午战争为主题,同时囊括甲午陆战主题。
提及海战,威海市的“威海卫”曾是甲午海战中“威海卫海战”的主战场。
对于“甲午海战博物馆”的定名,坊间还有专家指出,名字还可参考使用“黄海海战博物馆”、“大东沟(东港市附近)海战博物馆”等,或是把相关地理位置要素融入名字,以与威海的博物馆做区分。
对此,甲午海战中广乙舰管带、济远舰继任管带林国祥的四世孙林其浩昨日表示,使用“甲午海战博物馆”名称未尝不可。
他分析两种原因:一是,在致远舰考古遗址附近,海战曾动用双方海军主力,足以代表中日甲午海战;
二是,致远、经远、超勇、扬威等军舰均沉没在附近海域。
文史学者萨苏也认为,若是致远舰不能整体打捞出水,在遗址附近建设博物馆、纪念馆以凭吊这场战争,取名“甲午海战博物馆”是适宜的。
出水文物研究出水机关炮铭牌编号再添致远舰新证据
在今年考古调查工作结束后,国家文物局水下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将立即开展出水文物的保护、研究工作。
在水下考古过程中,一门格林机关炮被打捞出水,但当时标有重要出厂信息的铭牌被海生生物覆盖,后续清理辨认后,将提供关于战舰身份的重要线索。
中国海军史研究会会长陈悦曾表示,致远舰最后时刻,主炮和大炮都不能射击了,唯有桅杆上的格林机关炮还在向日本舰队扫射。发现的这门炮很可能就是最后还向日本人开火的那门。
昨晚7时许,相关专家透露信息称,覆盖在这门机关炮上的海生生物已被清除掉,“机关炮铭牌上的编号清晰显示了,和致远舰出厂时的编号完全对应。这为最终确定致远舰身份再添新证据。 ”
不过,该专家表示,这一证据仍被视为“间接证据”,“此前在瓷盘上发现‘致远’字样,是直接证据。现在舰体上半身损毁太严重,如果能在舰体上找到‘致远’字样,这样的直接证据是最好了。 ”
他表示,一旦条件允许,考古人员还将为这样的目标去努力。(辽沈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