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锦绣大地山川与异彩纷呈的民族文化,是中国古典园林取之不尽的创作源泉。去哪里才能看到最壮丽的中国风光、感受最原汁原味儿的中国文化呢?有两份名单或许就是你想要的答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和中国《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
瑰丽壮美的世界遗产地与风景名胜区在中华大地上星罗棋布,而近期在中国园林博物馆展出的“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中,观众可以在美轮美奂的展厅里一站式游览960万平方公里国土上的中国名胜风光。
本期,小编就带您走近世界遗产、探寻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并瞧瞧成就展有哪些精彩内容~
关于世界遗产
什么是世界遗产?
总的来说,“世界遗产”是指——
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而典型的科学、美学和历史文化价值、对地球环境演变和人类文明发展具有重要的记录、保存、启示和传承作用的自然区域和文化遗存。
世界遗产的发展历程
在1972年的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大会第17届会议通过了《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Convention Concerning the Protection of the World Cultural and Natural Heritage),简称《世界遗产公约》。该公约提出建立世界遗产委员会和世界遗产基金,二者自1976年开始运行。
1975年,《世界遗产公约》拥有了20个缔约国,并开始生效。现在,已有191个国家加入《世界遗产公约》,它已经成为缔约国最多的联合国公约之一。截至2016年7月第40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球已有世界遗产1052个,分布在165个国家。
世界遗产的分类?
目前,世界遗产分为世界文化遗产(含文化景观遗产)、自然遗产、文化与自然双遗产三大类。
要跻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前提是符合《世界遗产公约》中对各类世界遗产的定义。
世界文化遗产(包括文化景观)
《世界遗产公约》第1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文化遗产”:
(1)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建筑物、碑雕和碑画、具有考古性质的成份或构造物、铭文、窟洞以及联合体;
(2)从历史、艺术或科学角度看在建筑式样、分布均匀或与环境景色结合方面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单立或连接的建筑群;
(3)从历史、审美、人种学或人类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人类工程或自然与人联合工程以及考古地址等地方。
世界自然遗产
《世界遗产公约》第2条:
在本公约中,以下各项为“自然遗产”:(1)从审美或科学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由物质和生物结构或这类结构群组成的自然面貌;(2)从科学或保护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地质和自然地理结构以及明确划为受威胁的动物和植物生境区;(3)从科学、保护或自然美角度看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天然名胜或明确划分的自然区域。
同时部分满足或完全满足《公约》关于文化和自然遗产定义的,就是为文化和自然双遗产啦。
中国世界遗产的发展
我国于1985年12月加入《世界遗产公约》。三十多年来,遗产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在世界遗产申报、保护、利用和管理等方面取得举世公认的成就。
截止目前为止,我国目前共有世界遗产50项,其中自然遗产11项、文化与自然双遗产4项、文化景观遗产5项、文化遗产30项。中国的世界遗产总数位居世界第二(仅次于意大利51项),成为了名副其实的世界遗产大国。
中国世界遗产发展与风景名胜区
提到中国发展世界遗产的历程,就不得不说说我国的风景名胜区。
风景名胜区是国家自然和文化遗产保护体系的重要载体。它与国际上的国家公园相对应,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
我国50项世界遗产涉及到国家级、省级风景区49处。风景名胜区的规划、管理、保护、新技术应用等都对世界遗产事业的健康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有哪些精彩内容?
本次展览向观众展示我国11项世界自然遗产、涉及风景名胜区的世界文化遗产等精彩内容。同时,展览还与我国申遗动态同步,向观众介绍了我国部分世界遗产提名地。
展厅中精美的图片和翔实的文字介绍,为观众们展现了我国优美自然人文景观和保护管理成就。
除此之外,还有传统工艺品、化石等诸多来自遗产地的精美展品,向观众讲述地球和人类走过历史长河的故事。
在园博馆二层临展区域,还有一处“拍照小屋”。在这里,数字手段让观众身临其境,坐上了“筋斗云”般穿梭于不同遗产地,而且一挥手便可触发感应设备,拍下照片,并通过扫描二维码将照片自己存到手机上。
“中国世界遗产成就展”将在园博馆展出至8月31日。微园林“撷珍华夏”系列将继续为您介绍中国如诗如画的壮美自然景观和悠久灿烂、美不胜收的历史遗迹,了解中国世界遗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