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民族大学民族学博物馆是我国第一座以“民族学博物馆”命名的专业性博物馆,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科普教育基地,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基地。其前身是成立于1953年的中南民族学院少数民族文物陈列馆,1984年在著名学者吴泽霖先生的倡议和主持下重建,并由前国家副主席乌兰夫同志亲笔题写了“民族学博物馆”馆名。
民族学博物馆作为中南民族大学的教学科研基地,同时也是武汉市重要的科普教育基地、民族团结教育基地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在保护与弘扬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的同时,接待了包括印度前总理尼赫鲁在内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各界友好人士、观光游客以及广大的大、中小学生,为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促进民族团结进步起到了重要作用,成为武汉市重要的对外宣传窗口。
本馆坐落于风景秀丽的武昌南湖之滨,馆舍建筑依自然地势,按我国传统建筑艺术样式构建。数亩之境,重檐叠翠,高阁凌空,绿树掩映,情趣盎然;登高临远,白云蓝天,画山秀水,朝阳夕晖,杨柳依依,令人心旷神怡;园中小憩,红花绿草,油茶糯酒,香酥可口,令人流连忘返。
馆内收藏与展示了南方少数民族丰富多彩的物质文化与非物质文化遗产,反映我国少数民族的悠久历史和聪明智慧。现辟有七个展厅,分别是“多彩民族”、“记忆武陵”、“工艺奇葩”、“椰风海韵”、“斑斓霓裳”、“苗族服饰文化”、“台湾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主要展示了少数民族的生产生活用具、家具、服饰、银器、织锦、竹编、木雕、乐器、文史档案、宗教器物、书画等方面的内容。其中不少堪称珍品,或古朴粗犷,或玲珑典雅,或装饰华丽,具有极高的历史文化价值、学术研究价值和艺术欣赏价值。展览突出民族特色,内容设计中民族志方法的运用体现了民族学博物馆的学术特点;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利用,有效地延伸了博物馆的虚拟展线,丰富了展览内容;创造性地把有形文物和含有非物质文化遗产内容的声像资料等同陈一室;将静态民族文物融入到复原制作的虚拟场景之中,挖掘出静态文物背后的文化内涵;在保持展览整体风格的前提下,合理利用不同民族各自独特的文化元素,力求同中求变,减轻了参观者的“审美疲劳”。在2010年初湖北省文物管理局开展的武汉城市圈博物馆纪念馆优秀陈列展览展示评选活动中,民族学博物馆重新布展的“多彩民族”展厅喜获“最佳创意奖”,成为武汉城市圈内唯一获奖的高校博物馆。
地址:武汉市洪山区民族大道182号(图中气球标注建筑即民族学博物馆)
参观预约电话:027-67843937
网站:http://www.scuec.edu.cn/s/13/t/280/
开放时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9:00—11:30;下午2:30—4:30(节假日需提前预约)。
另:每周四上午9:00—11:30;下午2:30—4:30(无需预约,我校师生可凭工作证、学生证等有效证件免费参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