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http://www.zghzbwg.com/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安徽省第二大综合性博物馆,也是国内唯一全面体现徽州文化主题的博物馆。馆址坐落在黄山市屯溪机场迎宾大道南侧,占地面积157亩,建筑面积14000平方米。展出面积6000平方米,库房面积2000平方米,产业园区3000平方米,辅助功能区面积3000平方米。馆舍建筑以天人合一为主导思想,以徽州文化为基本内容、徽州地理山水为背景、徽州建筑风格为基调的一组多功能综合建筑及徽派风景园林。馆舍地域开阔,周围龙山平缓环绕,高低层次错落有致。草木葱茏,环境优美,水景小品,点缀其间,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相映成趣。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是省“861”行动计划和黄山市“443”行动计划的重点项目,由陈列区、收藏区、文化产业区、办公区组成。陈列区由基本展厅、专题展厅、报告厅等组成,是座功能齐全的现代化博物馆;文化产业区是我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的文化产业项目,集旅游、观光、购物、娱乐、休闲为一体综合园区。
二、建制与沿革
1963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前身徽州地区博物馆成立,隶属于徽州地区文化局,原馆址设在屯溪老街,林荫先生任第一任馆长,1978年徽州地区展览馆并入。1987年,黄山市成立,徽州地区博物馆更名为黄山市博物馆,同年迁入屯溪区徽山路24号坞山脚下。黄山市博物馆系地方综合性博物馆,隶属于黄山市文化局,馆舍外观为殿宇式三层建筑,钢筋水泥结构融徽派建筑风格。占地面积16500平方米,建筑面积3850平方米。设有陈列大楼、文物库房、办公楼、休息室、传达室、六角亭、古艺轩。其中展厅面积近700平方米,库房1000平方米。2008年1月8日,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成立,原黄山市博物馆和黄山市文物商店成建制并入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同年5月28日根据国务院办公厅、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复函同意安徽省徽州文化博物馆更名为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建馆至2008年底,历任负责人为:林荫、朱开霖、胡槐植、翟屯建、凌建民、汪翔、章望南、陈琪。
三、机构设置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为副县级全额事业单位,设办公室、陈列研究部、保卫部、保管征集部、财务部、信息产业部等6个部门,附设工会、图书阅览室、博物馆商店。
四、人员结构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通过这几年干部队伍建设,采用人才结构调整、人才引进、人才培养等方式,建立起了一支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高素质干部队伍。全馆职工90%以上具备大专以上学历,40%以上具备中级以上专业职称,其中高级职称占3%。中青年占全馆职工总数70%以上。大部分职工为专业技术人员,主要从事考古学的发掘研究、文物保护技术研究、文物研究、古代艺术研究、民俗文化研究、陈列展览、对外交流等业务工作。
五、主要藏品及特色
徽州,中华大地上一个名扬中外的文化地理概念,一个独立而卓然的民俗文化单元,它以今天黄山市为中心,包括历史上徽州府 “一府六县”,即歙、黟、休宁、婺源、祁门、绩溪。
徽州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美好的地方。历来以山水之秀、人杰地灵、商贾之富、文风之盛、民风之淳而蜚声海内外,被誉为“东南邹鲁”、“文献之邦”和“文物之海”。
徽州,是中国封建社会后期儒家文化的圣地,是明清时期中国先进文化的光辉代表,是传统中华文化的精彩缩影。宋至晚清,这里曾经达到高度繁荣和辉煌的文化。无论在思想、经济、政治领域,还是在文化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突出的特点和很高的成就,并辐射至周边地区,乃至全国。
统治中国思想史近千年的理学源头在这里,独占中国经济鳌头三百多年的徽商在这里,倍受文人墨客青睐的徽墨和歙砚产在这里,中国版画的最高成就在这里,中国篆刻的主流在这里……至于历史名人,更是灿若群星。宋以来的理学大儒如程颢、程颐、朱熹的祖籍在这里,被梁启超推崇“是为八百年来思想界之一大革命”的启蒙主义思想家戴震生长在这里,被誉为“五四运动”精神领袖胡适也出生在此……明清时期徽州突出的文化现象与成就被誉为“徽文化”。
得地利之优,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馆藏极为丰富,收藏有陶瓷、砚台、徽墨、书画、徽州三雕、青铜器、玉器、杂项、古籍图书、徽州文书等各种文物近10万件(册),其中古籍书近50000册,契约文书近30000份。馆藏的歙砚、徽墨、新安书画、徽州文献是馆内的特色藏品,其中宋墓出土的“文府墨”是我国目前发现最早的徽墨。馆藏的徽州文书成为研究徽学这一国际性显学的重要资料,也引起世界范围内的徽学专家的关注。
六、基本陈列及专题展览
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的基本陈列为《徽州人与徽州文化》,分为:走进徽州、天下徽商、礼仪徽州、徽州建筑、徽州艺术、徽州科技六个部分;内容有:新安大好山水、徽州与徽州人、明清徽商、徽州女人、东南邹鲁、程朱阙里、徽州宗族、新安医学、科技之星、文房瑰宝、新安画派、徽派版画、徽派篆刻、徽州村落、徽州民居、徽州三雕等。
建馆以来,馆内相继举办过《馆藏孤雁展》、《馆藏古陶瓷展》、《徽州文房四宝展》、《徽州明清容像展》、《名人书画展》、《黄宾虹、汪采白书画展》、《古代画家笔下的黄山画展》、《黄山市中共党史资料展》、《徽州雕刻艺术展》、《兵马俑展》、《馆藏楹联墨迹展》、《黄山市馆藏文物精品展》、《徽州契约文书展》等,多方面展示了馆藏文物浓厚的地方特色。也曾经举办过《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图片展》、《纪念抗日战争胜利四十周年党史展》、《太平湖恐龙化石展》、《“新四军抗日烽火”专题展》;配合黄山国际旅游节举办过《黄山市二十年成就展》和《台北故宫博物馆院长江兆申先生书画展》以及《黄山市书、画家作品展》、《大风堂弟子游三辉书画展》、《古近代画展》、《新安画派书画展》、《张启聪摄影展》、《黄山山中人——黄宾虹书画精品展》、《黄山市博物馆藏黄士陵书画展》和《徽派三雕艺术陈列》等文物专题展览。
七、主要学术成果
1、考古发掘与研究
1959年徽州地区博物馆参与发掘屯溪弈棋土墩墓,对出土的100多件铜器进行分析,判断土墩墓年代可能晚至春秋时期,但出土的部分铜器确有西周时期的风格,凤纹方鼎、几何变形兽纹簋、镂孔瓿形器、云纹五柱器等器物形制、纹饰特异,为其他地方所未见,地方特色十分引人瞩目。
1978年,在祁门县城茶科所基建工地发现了一座北宋古墓,限于当时条件,徽州地区博物馆职工参与进行了保护性挖掘,现存有一口金丝楠木棺、一锭“文府”墨、一枚“崇宁重宝”大钱,两枚“太平通宝”小平钱及一把木尺。其中一枚“太平通宝”小平钱锯有五个浅齿。以上文物现均藏于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
2002年黄山市博物馆职工配合安徽省博物馆古脊椎动物学专家发掘歙县鸡母山侏罗纪时代恐龙活动遗址,除此之外,馆内技术人员还参与了歙县新洲新石器遗址、祁门下风堂新石器遗址等考古发掘工作。
2、出版
建馆以来,馆内职工相继编撰出版的《馆藏古籍徽州地方资料目录》、《馆藏徽州家谱目录》、《徽版古籍刻工姓名录》、《黄士陵书画集》、《徽州文化》等都受到学界好评。
3、信息技术
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文明快速进入全球化和信息化的新时代,互联网等技术手段也在变革着人们利用博物馆的方式。2006年起,黄山市博物馆对现有馆藏进行摸底调查,并同步展开文物藏品的数据化采集工作,以便为新馆的数字化、科学化管理及展览奠定基础,已基本完成砚台、瓷器类文物的数字化建档工作;2008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在规划、建设、维护本馆的信息网络和通信网络系统的基础上,建立文物信息管理系统,文博信息化建设方面取得了较多的成果,目前能独立完成了信息化、多媒体展览的规划、设计。
八、对外文化交流
1、上世纪90年代初,我国在日本办文房四宝展览,我馆馆藏文府墨代表我国墨业的执牛耳者,作为唯一入选的墨赴日展出;
2、2004年底,我馆积极挑选文物参加由省文物局组织的徽州文物赴香港展出活动,并有木雕隔扇门等文物10件入选参展;
3、2006年4月我馆与中国印学博物馆联合主办了《黄山市博物馆藏黄士陵书画展》,于杭州西泠印社成功展出,并同时举办了《黄山市博物馆馆藏黄士陵书画集》的首发式,为期一月的展览期内,活动取得圆满成功。
九、公众服务
1995年,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前身黄山市博物馆被确定为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命名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高度重视对青少年的服务,根据青少年群体的特点,结合博物馆资源,制定有针对性的教育计划,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活动,组织有针对性的参观与讲解。曾与黄山市教育局共同下发了《关于组织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体验徽文化,感受新黄山”综合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制定了各学校参观日程安排表,并组织实施,引导广大中小学生认识徽州的辉煌历史和灿烂文化,培养他们牢固树立热爱家乡、建设祖国的观念。同时,还与黄山市武警支队驻看守所中队、黄山市交警支队直属二大队进行军警民共建。利用报刊、杂志、电视、网络等普及文物知识,极大地发挥了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
自2004年起,根据文化部和国家文物局的要求,黄山市博物馆一直坚持对未成年人实行免费开放,为青少年提供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育场所。2008年,根据四部委文件精神和省文物局统一部署,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作为安徽省免费开放第一批试点馆,于3月26日实行免费开放,深受公众的欢迎。
开馆至今,安徽中国徽州文化博物馆服务意识与服务能力不断增强,专题展览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旨在更好地服务于公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