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友谊医院北面,东方饭店往东,香厂路和仁寿路东南角,有一处破败的仿上海石库门里弄式砖木结构二层小楼。如今已无人居住,这里就是新市区泰安里。
小楼只有两层,平面格局和立面相同,各有独立天井小院,天井上方有罩棚。进入楼门通过门道可至天井小院,二层挑出的跑马廊在一层形成走廊,靠天井一边有楼梯通二楼。六幢建筑通过一条小巷分为两排,两两相对通向小巷。小巷西端入口之上架空做二楼,巷口通向仁寿路,巷口有过街楼相连。东端完全封死,便于管理。
泰安里原叫大安里,这里最初并不是居民楼。当时拥有大安里多所住房的一位居民,向当时的市政当局申请将大安里的地名变更为“保安里”,改名的申请获得了批准,但市政当局认为“保安”容易与警察混淆,而是将大安里改名为“泰安里”并沿用至今。
据附近居民介绍,解放后,这里主要是北京市总工会的员工宿舍。后来单位职工散了,人员变杂,都是租户居住。泰安里是曾经北京最繁华的地方,也是北京唯一的标准上海里弄。它采用的石库门式样,在北京可谓独一无二。
从2016年起,新市区泰安里已无居民居住。现在楼门已经关闭,仅有一个小孔可以清晰地望向里弄。目光还未及院内各个角落,一股带着年代气息的潮气味道已经扑鼻而来。再仔细端详,整座建筑用青砖砌称,窗外有抹灰窗套,楼门加以雕饰。现在虽有凋败,但仍能看得出往年的精巧别致,浓郁的上海老楼风格。整幢楼的布局小巧紧凑,严谨细腻。
“我都60岁了,这是我小时候留到现在的好东西。”家住泰安里附近的一位大叔,走到这里驻足感叹。大叔往西一指:“那边东方饭店、宣武医院,万明路上原来都是这样的两层小楼,都棒着呢!现在,好东西都没了。但这楼肯定是真的。”
大叔口中的“好东西”其实就是民国时期启动的“新市区”建设。香厂新市区西起阡儿胡同东至留学路,北起珠市口西大街南抵永安路,占地22万平方米。1914年,时任北洋政府内务总长兼市政督办的朱启钤,就在香厂一带,按照当时先进的城市建设理念,进行了城市规划。短短几年内不仅开辟出纵横经纬十四条马路,而且还采用市场化的方式,以每人每月500大洋的高薪聘请外国建筑师设计,并在《市政通告》上开辟专栏刊登西方国家城市规划建设的文章,介绍先进的建筑经验和理念。“新市区”沿街建筑了很多西式楼房,形成了独特的建筑群,被誉为“把北京从封建都市改建为现代化城市的先驱”。
“原来这儿的建筑都是船型的,是仿照上海大世界游艺场建的,我们都管这儿叫‘新世界’。” 据资料记载,游艺场是由陈光远的一个最得宠的五姨太一手策划,她要求英国工程师把大楼设计成海轮船模样的外形,她说:“我的船就要向‘钱’(前)开,我就要‘钱’”。
这里曾呈现过欣欣向荣的景象:“北京新世界游艺场”以及城南游艺园里游人如织;东方饭店、新丰楼等饭庄里更是诸多社会名流的身影;汽车行遍布,甚至形成了租赁、修配的一条龙服务。万明路与香厂路交叉口圆盘中心,曾设立北京最早的交通警察岗和电灯柱。
与过去繁荣的新市区相比,香厂路一代逐渐蜕变为低端商业、公建和住宅混合区。除东方饭店外,商业档次不高,居住环境拥挤,环境质量普遍较差。
居住在周围的居民路过泰安里都会感叹,“这老房子真好,该修修了。”目前,泰安里已经开始修缮。修缮工程预计972天,“这都是细活儿 得一点点儿抠。该补的还得补补,南面已经修了些了。”周围居民猜测着,“这里修缮后,也许会成为博物馆,住人、办公是不可能了。”
据北京市西城区委宣传部和北京市西城区文化委介绍,目前泰安里已经处于修缮阶段,具体修缮后的用途还不便透露,日后将向公众公开。